近些年来,各级党委通过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认识,探索社区党组织的工作方式,加强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和教育,有针对性地做好居民的思想工作,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思想导向作用、重要决策作用、组织保障作用和行为表率作用,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、渗透力和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、战斗力,较好地推动和促进了社区其他各项建设。但总的来看,社区党的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,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:不少同志对社区党建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,表现为不重视、不支持;社区党建的指导思想、工作目标还不够清晰,主要任务和职责还不够清楚,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,单项活动多,系统性、整体性、规范性不够;各地发展不平衡,至今还有许多居民区没有建立党支部,不少居民党员、离退休党员、退休军人党员、务工经商人员中的党员没有很好地组织起来,处于分散状态;社区党建的机制不健全,制度不配套,不少市、区社区党建的指导机构尚未建立,尚未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,尚未制定下发社区党建工作实施意见。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,社区在基层政权建设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重要。社区党建已经成为党的建设的前沿,成为党的各项工作的落脚点,成为城市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我们要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,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城市基层政权的战略高度,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,不断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,大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。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: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,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。
目前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,街道行使着政府机构的大部分职能。必须大力推进街道管理体制的改革,确立其基础地位,建立和完善“两级政府、三级管理、四级网络”的新体制。首先,简政放权。在明确事权的基础上简政放权,财随事转、费随事转、人随事转,赋予区、街更大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权限。其次,加强和改进街道党组织建设。将街道党委改设工委,更有利于拓展党建工作的新对象、新内容、新方法,更加鲜明地发挥街道党组织在其社会单元中组织和领导的独特作用。第三,调整街居布局。从便于服务管理、便于开发社区资源出发,适当调整现行街居管辖范围、户籍人口,以保证街居责权利三者的协调,也有利于社区党组织的合理设置和有效管理。第四,配强街居干部。结合机构改革、大中专生分配和企业转制,调聘一些政治素质好、工作能力强的机关干部、大中专毕业生、复退军人、企业政工干部和下岗工人到街居工作,改善街居干部队伍的年龄、知识、专业结构。第五,增强街居财力。改变过去以创收为经济来源的现状,根据分税制的要求与事权和财权相一致的原则,可以明确划分街道财政的收支范围,合理划定收入分成,扩大财政自主权。第六,配套街居设施。市、区政府要积极帮助街居解决好办公活动场所、党建经费问题。要协调督促有关部门支持社区经济的发展和社区服务的开展;协调督促住宅开发商兴办社区公益性、福利性服务设施;协调动员驻地单位开放场地资源,实行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。
面对新形势,我们应该突破原有狭义的区属党建观念,将原来单一的街道党建格局和传统党建工作方法,向社区延伸和拓展,进行大胆探索和实践。建立健全市、区社会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,加强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。建议由书记任主任,主管书记任副主任,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。定期研究、部署社区党建工作,总结推广先进经验,指导基层党组织不断推进社区党建工作。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,具体协调、组织、监督、落实指导委员会决定的事项。在街道建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,加强对社区工作的协调。实行成员单位“委员制”,由街道辖区内各成员单位派一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组成,街道工委书记任主任。联席会负责研究、部署、协调工作,通报情况,沟通信息,交流经验,协商议事等。在居民区建立社区党员联络站,并与驻居机关、企事业单位党组织“结对共建”。积极争取社区内基层党组织的支持与配合,形成以居民党支部为领导核心,居委会为民主自治议事层,社区工作者为管理操作层,社区内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合力共建的局面,在居民区建立党支部,在新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,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。经过努力,在两三年内,绝大多数居民区实现“一居一支”的目标,并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。同时,要抓紧做好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建工作。凡有条件的都应建立独立、联合党支部,要尽快采取挂靠、归口、托管、联合等形式建立党支部,力求消灭“空白点”。
针对社区老党员增多,下岗职工党员增多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管理增多的新特点,分层面地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。
加强离退休党员管理。大批离退休党员回到社区后,社区党组织应从政治、思想、生活上关心他们。要针对离退休党员的特点,举办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、科普活动,建立党员责任区,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建设与管理,努力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。
加强在职党员管理。社区党组织要从实际出发,因人制宜,发挥在职党员的职业特长,让他们在参与社区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。逐步完善在职党员登记制度、党员志愿者制度、评比表彰制度等,实现在职党员单位和社区的双重管理。
加强特殊群体党员管理。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内下岗职工、流动个体户、人户分离的党员,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、个体协会党组织、党员联络站等载体,采取直管、代管、协管、联系等方法,把他们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范围,努力改变党员管理中的断层现象。
开展党员教育。根据各类党员的特点,紧密联系形势、任务和贴近党员的思想实际,积极有效地开展党员教育工作。利用进社区党校、上党课、结对子等多种形式,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,提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,为党员发挥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。
概括地讲,社区党建应以社区建设与管理为中心,以地区性、群众性、公益性、社会性为抓手,以共同目标、共同利益、共同需求为纽带,围绕社区居民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地开展各种活动,把党的工作渗透到社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生活各个领域,使社区党建工作深入到为群众办实事具体工作中去,深入到化解社会各种矛盾的过程中去,深入到居民自治管理的实践中去,从而把社区党的工作落实到基层。
社区党建工作内容很广泛,主要应围绕党的思想、组织、作风建设,社区服务、建设与管理,发展社区经济,精神文明建设,社会稳定,群众工作等任务开展。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:一是深化社区文明创建活动。通过党员带头,组织群众开展争做文明居民,争创文明家庭和文明楼院等竞赛活动,推动文明社区的创建工作,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。二是深化为居民办实事的工作。坚持发挥社区党组织贴近群众、联系群众的优势,通过抓好再就业培训、扶贫济困、社区治安等实事工程,解决好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,增强党在群众的凝聚力和号召力。三是深化维护社会稳定工作。围绕联系群众收集社情民意,反映群众的意见和为群众解疑释惑;围绕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、待岗人员、信访户、闹劳资纠纷、相邻纠纷等,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;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做好保平安工作。要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,确保一方稳定。四是深化居民自治管理。通过社区党建调动社区党员群众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的积极性,推行政务、居务公开,建立居民议事、监督制度,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。
为了改变社区活动中协调性不强、资源不足、手段缺乏等问题,社区党组织应该解放思想,勇于突破,大胆创新载体,使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协调能力进一步提高,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上新台阶。一是建立组织载体。如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、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、社区党建工作联谊会、社区党建联络站、党建工作指导站、社区业余党校、社区志愿者协会等各种组织载体。二是建立工作载体。以辖区内各单位的共同利益、共同需求为出发点,社区党组织努力寻找新的工作载体,如开展“结对共建”、“志愿者服务”、“党群共建文明社区”等工作载体。三是建立物质载体。针对社区党建任务与物质条件不充分的矛盾,社区党组织要大胆创新,建立社区党建新型物质载体。如建立社区服务中心、社区文化中心、社区求助中心、社区培训中心等服务设施。
社区党建工作涉及与省、市、区属单位党组织的协调问题,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双重管理问题,新经济组织、社会团体、企业离退休人员和人户分离人员中党员属地管理问题,经费问题等。省、市、区应认真研究社区党建面临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出台政策性的规定,理顺社区党建中的各种关系,规范、保证社区党建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。一是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。如建立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制度,社区党建联席会(联谊会)制度,社区党员联络站制度等,明确规定社区党建指导委员会或联席会、联络站的职责、任务、工作方法等。街道、社区其他组织也要制定《协会章程》或规范性文件等。二是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。过去街道党建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都应坚持,同时还要建立一些新的制度,如流动党员管理制度,新经济组织、社会团体组织、自治组织党建工作制度,建立一级抓一级的工作责任制,逐步形成社区党建工作新的考评机制。为保证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推进,长期坚持,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。